(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钟毅 2019-02-07 14:50:19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晓婷)我是嫁到上海的广州人,工作在北京,今年春节不值班,年廿八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去婆家过新年。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外观时尚漂亮,禁不住与它合影

  我所乘坐的复兴号动车组只用了4小时36分就到达上海虹桥站。记者一到站发现,厉害了,我的大上海!虹桥不是一个高铁站那么简单,旁边有机场,还有三条地铁线汇入,并预留了沪杭磁悬浮线接口。也就是说,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交通工具,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地里钻的,都能在上海虹桥找到,而且几乎无缝对接,便捷快速的交通大大方便了到上海过年的人们。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上海交通枢纽之一的虹桥站

  第二天是年廿二九。婆婆说,阿拉上海人过年,都是从年廿二九晚上即小年夜开始的。这一天,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到了晚上,上海人通常家置酒宴,合家团圆,意为吃“小年夜饭”。这一天,清理房间,用不着的东西趁这个时候扔掉。大人吩咐小孩去倒垃圾的时候,不忘叮嘱一句,边倒垃圾边念一声“晦气出门”。这好像我们广州人的“年廿八,洗邋遢”啊!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房子打扫干净贴上春联才有年味

房间打扫干净该布置了。以前上海人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年货了,除了鸡鸭鱼肉、南货、北货,还要准备招待客人的糕点、水果、糖果、干果等等,一家人齐出动,又要逛又要搬,力求样样置办齐全。现在连我婆婆都会网上购物了,鼠标一点,36小时内就能快递到家,真方便!除了年货,和广州一样,上海也流行春节买鲜花妆点家庭。外冈腊梅、崇明水仙和松江银柳这三种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植物是老上海家中冬天最常见的装饰花卉,被本地人亲切地称为“上海三宝”。这些花卉除了好看,还有吉祥的寓意,譬如银柳在上海就有“银柳银柳,银子全留”的说法。
  到了除夕,上海人最注重的是年夜饭。现在上海人过年有了新时尚,除夕之夜流行一家人下馆子吃年夜饭。但也有不少家庭还是喜欢自己“买、汰、烧”,这是上海人的“小乐惠”。和北方人喜欢包饺子不同,上海人喜欢包春卷。上海春卷一般以黄芽菜、肉丝、虾米为陷,比广州的春卷汁水多一些,也比广州的形状圆长一些,以像金条为佳。
  和广州人一定要吃鸡(无鸡不成宴)不同,上海的年夜饭最早流行八宝饭,后来又流行水果羹,现在保留的几道经典菜是:门腔、茄汁松鼠鳜鱼、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我们家还有一道婆婆最拿手的本帮菜——“腌笃鲜”,主要是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再加上肉圆和蛋饺,就是一道寓意美好的菜:肉圆对应着团圆,蛋饺对应着金元宝,春笋寓意节节高。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一碗腌笃鲜的幸福

另外,上海人春节的菜肴和广州一样讲究好意头。一定要吃的东西除鸡鸭鱼肉等荤菜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即黄豆芽)和发芽豆,除了健康,还象征着“升”和“发”。所以我们家的年夜饭里还有一道塌棵菜炒年糕。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寓意“升”“发”的塌棵菜炒年糕

上海人也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要一直吃到深夜。家中长者,在年夜饭后,就不去就寝,而是边说笑,边看电视守岁。以前到除夕零点时,上海人喜欢放鞭炮来辞旧迎新。还有年初四晚上,临近子夜时分,大家会拿着准备好的高升鞭炮到门口赶点放鞭炮迎财神,其声势超过大年三十。人们以此祈祷财神来到,希望自己财源滚滚。不过现在上海市政府规定中环以内不准放烟花爆竹,所以市区内是听不到鞭炮声的。我们家婆婆比较环保,不放鞭炮,只看春晚,还时不时参与网上集福、在线抢红包之类的活动。

  到子夜时分,有一些人还会去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玉佛寺一般是上海人烧头香的地方,龙华寺是撞头钟的地方。这和我们广州年初一抢“头香”是一样的。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上海玉佛寺是上海人抢“头香”的首选

过年逛城隍庙是上海一个重要的地方习俗。早先城隍庙的内园、萃秀堂、点春堂等处,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免费让游人观赏。上海人每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看一看花灯。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过年走走九曲桥,好运长长久久

这一天,整座城隍庙流光溢彩、灯火通明。游园出来即是商场,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样样都有,游人云集,川流不息。这和我们广州人“逛花街”很相似。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今年是己亥猪年,上海城隍庙的花灯很应景

上海人是在除夕夜给压岁钱的。过去是用红纸包裹银元,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上海人时兴把压岁钱放枕头下,可以想象孩子醒来发现时有多高兴

大年初一早上,我是在婆婆做早餐的香味中醒来的。上海人习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意味新年圆圆满满,而且要有汤水,寓意有财有势。过年通常还会做一些油炸食品,寓意“家肥屋润”。广州是过年做煎堆油角,意味着“煎堆碌碌,金银满屋”;上海则是 “春卷一炸,黄金万两”。

广州人的习俗是年初一要穿新衫新裤,而上海人不穿新裤子,因为上海话“新裤”=“辛苦”。但现在的人时常可以穿新衣,已没有人因为过年能吃一顿肉、穿一件新衣而激动了。不过我还是穿上新裙子给婆婆拜年,按广东习俗在年初一给婆婆送上大红包。

上海的亲戚朋友间也相互拜年,一般是辈分小的上门给辈分大的拜年。现在上海人的拜年方式也越来越时髦了,过去走亲戚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礼肉”已被精致的礼盒所替代,甚至一束节日鲜花、一张精美的电子贺卡或一通拜年视频电话,都可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广州媳妇体验上海年味

远方的亲戚通过视频向婆婆拜年

几天下来,我深深体会到,如今上海过年鞭炮少了、礼物变了,传统年味与时尚韵味相结合,催生出新面貌,形成了新时代的春节民俗。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