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风物丨潮州味·道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 2020-11-04 17:10:40
-

潮州山水喜姓韩。一千多年前,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潮州一任不足八月,韩愈驱鳄鱼,修水利,办教育,兴农桑,使得当时荒蛮的潮州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潮州百姓感念韩愈治潮,山山水水都姓了韩:韩江、韩山、韩堤……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贬潮期间也留下了不少作品。《昌黎先生集》中,便有一首写于潮州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彼时惊叹潮州饮食怪异的昌黎先生,定是料想不到,千年之后,这座“喜姓韩”的城市,竟会以美食著称。

能弹会跳的牛肉丸

阮荣辉,潮州辉记手捶牛肉丸创始人。“捶打牛肉可是个体力活!” 阮师傅掂了掂手里的两根铁棒,前额满是汗珠。这是两根特制的铁棒,两指宽,一指厚,一根三斤重,敲起来哐当响。

粗大的原木墩、两根特制铁棒、一块牛后腿肉、一点调料、一双手;先除脂去筋,再切块,然后是二十分钟不停地用力反复捶打。每一次的捶打,都必须确保铁棒穿透牛肉,捶到木墩上——手捶牛肉丸的制作看似简单,却极费工夫。

打好的肉浆柔软却不澥,抓在手里也不会滴落,这是挤肉丸最好的状态。只见阮师傅左手抓肉浆,右手持汤勺,左手用力一握,右手顺势一刮,勺子在热水盆中一浸,左手虎口处挤出的肉浆就被汤勺团成肉球,滑到了热水盆中。我们还来不及惊叹阮师傅手势娴熟,木墩上的肉浆就已经没了大半,盆里浮浮沉沉的牛肉丸也开始慢慢变色。

挤好的肉丸要用慢火温煮,时间和火候都很关键。大致八分钟,牛肉丸恰到熟时出锅。热气腾腾的牛肉丸,饱满、爽脆,肉香扑鼻;一口咬下去,牙齿竟能感受到来自肉丸的抵抗力;抓起一个任由它自由落体,在接触砧板的一刹那,肉丸神奇地反弹回来——手工捶打虽然耗时耗力,却脱胎换骨地赋予了牛肉一种全新的质感。

这种对口感的执着和不计成本的坚持,为阮荣辉赢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网购的兴起更是让辉记的手捶牛肉丸走上了外地顾客的餐桌。阮师傅说,一定要确保牛肉丸在送到顾客手里的时候,品质是好的,不好的话,这个牌子就没有了。

13岁就入行的阮荣辉格外珍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名声,在他看来,要做出一颗能够留住顾客的牛肉丸,靠的不仅仅是传统手捶的工夫,更是确保每一颗牛肉丸都能保有最传统口感的用心。

精细讲究的潮州菜

位于十字路口的香得乐酒家门脸有点低调,如果不是进店看到挂在楼梯口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菜烹饪技艺”牌子以及厨师长与蔡澜先生的大幅合影,你很难想象,如此低调的酒家的厨师长,竟是一位潮州菜大师。

沿梯而上,一位清瘦矍铄的老爷子迎了出来,正是楼下照片上的厨师长,方树光。年过花甲的方树光眼神明亮,笑声爽朗。他曾担任过潮州电视台《食为天》栏目的总顾问和嘉宾主持,在两年700多期的节目中,期期出新菜,菜式从没有重复。节目播出后,街市热传,市民争相效仿,一时潮州菜贵。

潮汕人吃蟹是一绝。蔡澜先生曾经说过,冻蟹是最具代表性的潮州菜之一。如此具有代表性的冻蟹,制作起来却非常简单,蒸熟凉冻即可。蟹性寒凉,食用时佐以姜醋汁酱碟,得以互补——高级的食材,简单的料理,配以互补的酱碟,冻蟹将潮州菜重视食材、崇尚原味、讲究酱碟的特色一展无遗。

要了解潮州菜的食材,可以逛逛潮州的菜市场,而要了解潮州菜的特点,那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说话间,方树光就在手写菜单上列出了十来个菜式:炸果肉、百花干鱿、冰镇石斑鱼肚、护国菜……

护国菜是潮州汤菜中的上品。这道传说中当年潮州僧人用番薯叶为落难的南宋皇帝制作的汤菜,因护宋有功而被封为“护国菜”。虽说南宋末年潮州地区是否有番薯还有待商榷,但这并不影响潮州的厨师将苦涩的番薯叶精制成顺滑的美味,将最不起眼的食材送上大雅之堂。

这是一份颜色碧绿的羹汤。原本只用做饲料的苦涩番薯叶,却被潮州厨师劳心劳力地对待——有了高汤、草菇、火腿末的加持,这想象中苦涩的羹汤,入口却无比顺滑。精工细作、粗料细做、素菜荤做,一道护国菜,就足以尝出潮州菜的精巧来。

冰镇石斑鱼肚配芥末酱油碟,冰凉、脆爽,滋味醇厚。用老母鸡、猪腰椎骨、干贝、胡椒粒等熬出的高汤来扣炖鱼肚,烩软后取出,浸汤,冷藏,食用时再切片盛于冰盘之上。经由这番工夫料理,原本寡淡微腥的鱼肚,即使白嘴吃起来也是鲜而不腥。“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潮州菜的“借味”工夫实在名不虚传。

品着美味的潮州菜,听着方树光一一讲解,你能感受到潮州人对食材的尊重,对料理的用心。有着这等精细讲究的真工夫,“味在潮州”名不虚传。

独特的“潮牛”体系

近年来,潮式牛肉火锅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无他,一是鲜,二是精。现宰的新鲜牛肉,精细的部位切割,最简单的牛骨清汤,没有任何花哨,就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一顿酣畅的潮式牛肉火锅从一锅简单的牛骨清汤开始。牛骨清汤中揉入了南姜的辛辣微甜,正好解了牛肉的腥气;煨得软烂的萝卜则最能衬出牛肉的甘香。开锅之后涮肉之前,先喝上一碗撒了芹菜末儿的牛骨清汤,瞬间神清气爽,食欲大开。

吊龙是牛脊肉,软嫩细腻,肉汁鲜甜;匙皮是肩胛里脊的外层,肉精瘦,又间有丝丝缕缕的油脂,十分鲜嫩;五花趾是后腿肌腱,筋纹明显,爽脆弹牙……潮州人对牛肉不同口感的极致追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潮牛”体系,就算你对西方牛肉分割手法烂熟于心,在潮州,你也只能从头来过。

“潮牛”哪个部位最金贵?那必然是牛朴肉和胸口油了。每一头牛都有一块牛朴肉,但并不是每一块牛朴肉都适合打火锅。如果牛不够肥,这肉就会老硬得难以下咽。牛朴肉都切得极薄,夹起一片,雪花密布,肉色鲜红,在牛骨清汤中来回快烫几下,赶紧捞起,点上一点沙茶酱送入口中,柔嫩香甜又有点脆爽的嚼劲。

相比起牛朴肉,胸口油看起来则令人震惊。一整盘白中带粉的油腻腻的纯肥肉。胸口油也不易得,只有大而肥的牛才能长出。这看起来油到腻乎的牛前胸脂肪,只要你敢于把它烫熟入口,它绝对会以你不敢想象的爽脆清甜回报你。

潮州牛肉火锅之所以好吃,首要的原因就是肉足够新鲜。宰杀后的三小时是牛肉的最佳赏味期,一旦超过六小时,水分流失,肉变干柴,原味尽失。

足够新鲜的牛肉是好吃的根本,而切肉师傅的刀工则直接影响牛肉的口感:手要快,刀要利,看纹路,做横切——十二字诀看似简单,真要把肉切好,却得靠那十几年来练就的人刀合一。

手起刀落间,尽是沉稳与妥帖,剩下的就交给食客了。要将牛肉的美味发挥到极致,食客的工夫不可或缺。水微沸,下手快,分部位,掐时间;由瘦及肥,一烫去血水,再烫断生即可;瘦肉快烫,肥则可稍久——唯有认真地对待每一片肉,方能品出潮州牛肉的美来。

从食材,到刀工,到食客,三者工夫缺一不可,这才是潮州牛肉火锅美味的精髓。

味觉的记忆最是牢靠,它记录着一座城的历史,交织着久远的记忆,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潮州这座城里的人们谈论食物,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轻松的、自在的,甚至是骄傲的。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来自于代代相传的对品质的坚持、对味道的执着和对细节的追求——这种讲究,就如同这座城里的人们日夜冲泡的工夫茶一般,呷上一口,你就会忍不住赞叹:潮州味,真工夫!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获惊喜】

作 者:金 玉

诵 读:周 微(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策 划:燕 枫

编 辑:李敏婷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华声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