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夜读丨北平的冬天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钟毅 2020-11-10 16:13:58
-

《北平的冬天》(节选)

梁实秋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我是在北平长大的。北平冬天好冷。过中秋不久,家里就忙着过冬的准备,作“冬防”。阴历十月初一屋里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点。

摇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骆驼驮着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门口,煤黑子(注:旧时对煤炭工人的称呼)把煤末子背进门,倒在东院里,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后等着大晴天,他们带着筛子、耙子、铲子、两爪钩子就来了,头上包块布,腰间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烟袋。

他们摇煤球的那一套手艺真不含糊。煤末子摊在地上,中间做个坑,好倒水,再加预先备好的黄土,两个大汉就搅拌起来。搅拌好了就把烂泥一般的煤末子平铺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块蛋糕似的,用铲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约一丈见方。这时节,他们已经满身大汗,脸上一条条黑汗水淌了下来,该坐下休息抽烟了。

休息毕,煤末子稍稍干凝,便用铲子在上面横切竖切,切成小方块,像厨师切菜切萝卜一般手法伶俐。然后坐下来,地上倒扣一个小花盆,把筛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块的煤末子铲进筛子,便开始摇了,就像摇元宵一样,慢慢的把方块摇成煤球。然后摊在地上晒。一筛一筛地摇,一筛一筛地晒。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边看,觉得好有趣。

万一天色变,雨欲来,他们还得赶来收拾,归拢归拢,盖上点什么,否则煤被雨水冲走,前功尽弃了。这一切他都乐为之,多开发一点酒钱便可。等到完全晒干,他还要再来收煤,才算完满,明年再见。

煤球儿是为厨房大灶和各处小白炉子用的,就是再穷苦不过的人家也不能不预先储备。有“洋炉子”的人家当然要储备的还有大块的红煤白煤,那也是要砸碎了才能用,也需一番劳力的。南方来的朋友们看到北平家家户户忙“冬防”,觉得奇怪,他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厉害。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地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地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地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晴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作品简介:《北平的冬天》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先生的文学作品。开篇的“不寒而栗”四字即点出了北平冬天的特点,北方冬天的冷虽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却不失情趣。比如作“冬防”、摇煤球就是北方冬季里特有的“景致”。寒冷的冬天,人们可以呆在家中,体会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暖。文章体现了北平冬天里独特的趣味及作者对北平冬天的喜爱之情。

诵 读:广州话播音员 韦爱民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