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风物丨天然泥的釉惑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 2020-11-28 16:54:43
-

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数千年来历久不衰,宋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黄金年代,各地窑场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其后元代开始成熟的青花瓷,以及明清法琅彩、粉彩等品种无不透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烧造技艺。

在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出现了“小口罐”(也称安平壶、火药罐),但直到清朝末期,台湾才开始自己建窑烧器,并渐渐发展出包括莺歌陶、公馆陶、苗栗陶、大甲东陶、沙鹿陶、集集陶、南投陶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制陶技艺。

二战后,台湾的陶瓷曾因塑料制品的兴盛而没落,但随着经济起飞,台湾人开始回头寻找更为精致的生活方式,陶瓷之风再次兴起,尤其对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柴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柴烧”是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传统的柴窑烧陶曾因费时费力被视为落伍的技法,但柴火直接作用于陶瓷坯体上留下的火痕,和木柴燃烧后产生的自然落灰,让柴烧作品产生出变幻无穷、耐人寻味之感,这与现在流行的电窑模式化的一贯美感完全不同,尤其受到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喜爱。

大肚山位于台湾中部,因山势平缓、宽阔,犹如将军微凸的肚子而得名。其地质主要为红土,很适合陶瓷烧制。陶艺家陈金旺在此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努力钻研柴烧的技艺。经过四天天三夜1300度高温的烧制,木灰经由高温熔融于壶坯所形成的天然釉彩,让不少茶人爱不释手。

陈金旺用大肚山红土柴烧的茶器,带有粗犷而质朴的特质。他使用纯矿物釉烧制的釉彩效果丰富多变,尤其是他在过去建盏油滴效果的基础上,烧制出仿佛蓝色星空一样璀璨的釉质壶身,犹如丰韵的大地生长出黄灿灿的果实。

红土青瓷浆釉,犹如狂泄的蓝色瀑布而得名 “蓝瀑青瓷”。蓝瀑的形成,窑温与窑内气氛都是关键,失败率很高。

火山泥浆釉,细致滑润,因柴烧温度的不同,有黑、黄、绿、白的区分,其中尤以黄色结晶斑点与白色豪丝吸人眼球,“荧光流瀑”最为难能可贵。

志野蓝瀑青瓷浆釉,很像夜里星光照亮皑皑白雪,因此得名“蓝月松雪”。

尽管柴烧作品市价一直偏高,究其原因陈金旺说,因柴烧的人物力成本耗材远远高于其他烧制方式,且因烧成效果往往人力不可控。

古时釉的来源取自含有金属氧化物的岩泥矿及植物灰,但随着科技进步,天然泥釉几乎被化工釉取代,难以控制温度的柴烧也被电窑、气窑所代替。用电气窑烧制高稳定性化学釉,如一般釉色可以保证一整批产品统一效果,但缺点是比较制式化,没有矿物釉柴烧开窑的惊喜感。相对,柴烧由于有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失败率高,有时失落感也很大。

事实上,台湾现代柴烧陶这几年市场呈现量产化,供需失衡,加上业者一味跟着市场风向随波逐流,导致仿作严重,不管陶作造型、或是釉彩,作品几近千篇一律,商业利益淹没了作品应有的独创性。

尽管现代柴烧盛况已大不如昔,能够做出个人特色,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实属不易。“窑谷”就是一个实例,从事陶艺创作超过20年的陶艺家陈金旺,人如其名,愈烧愈旺。

作者:陈子发(特约)

策划:燕枫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