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风物丨小院木工课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 2020-12-05 17:31:08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木工刀,随时在雕刻着心灵。无论什么人,在做木工的时候虚假的外壳会一块块的剥落,在奋力挖和磨的过程里寻找着原始的快乐,当每个人手里捧着自己刚做好的勺子,那种喜爱就像是“亲生的”。

修复心灵的“木工课”

夏至,闷热的傍晚,来到热闹的南锣鼓巷,经过熙攘的人群和各种所谓的北京特色商店。此处已非昔日,拐弯到蓑衣胡同,马上安静下来,遛着大金毛的奶奶和街坊聊着天;年轻人蹬着“二八车”从身边经过,留下一串清脆的车铃声……看到在满墙的“爬墙虎”中掩映着小小的绿门,“小院木工课”就在这里。

被主人谢飞迎进门,老式平房的外壳,内部却是斯堪的纳维亚的简约风格与zakka风格的混搭。主人特意增建了玻璃顶棚,透过透明的屋顶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

对于现在喜欢学习木工的人越来越多的现状谢飞觉得:“做木工是很神奇的,它可以让你抛开身边繁杂的琐事,全身心的投入在手里的这块木头上。之前我有点焦虑......上网找了各种办法,后来发现做自己喜欢的木工活是很好的治疗,在一遍遍用不同号数砂纸打磨勺子时,心里特别平静。”

木工班每周都有新的学员来学做勺子,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出一把木勺,等进入到工作状态后,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工作的时候人们日常的伪装会一块块地剥落,在奋力挖和不停地打磨过程里大家寻找到原始的快乐。最后每个人手里捧着刚刚做好的勺子,那种喜爱就像是亲生的,小心翼翼的把它捧回家。

在被问及木工课为什么首选做勺子时,回答是“勺子很实用,从大汤勺到喝咖啡的搅拌勺都可以自己做”。而且做一把勺子要用到挖、铲、锯等工艺,然后还需要从粗到细不同号的砂纸打磨。六个小时后一块木头变成一把漂亮的勺子。

木头本身是有性格有温度的,当我们拿到它的时候就开始想象要做个什么出来。在做的过程中更要不断的调整外形,在挖削间揣度着、拿捏着,生怕有半点纰漏。有些来做木工的人没有美术基础,谢飞还会帮助他们把勺子的外形画出来,有的人喜欢给勺子加上尖的、圆的耳朵,在挖形时会格外留意。

当你有了创作的灵感就想马上做出来,于是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的挖呀、磨呀,停不下来。边说谢飞顺势从杂料盘里拿出一件刚开出大致形状的木片,取出锉刀开始打磨,才不到几分钟,刚才还粗糙的勺柄已经变得光滑了。下一步是在台钳上把勺子固定好......谢飞又从大罐子中挑了适合的木工刀开始挖勺子头。

夜色将至,开始下雨。透过玻璃顶棚看雨滴落下,前院的大柳树在风雨中摇曳。室内灯光亮起,温暖的灯光照在谢飞的脸上,干练又清新。

在大机器生产很普遍的当下,社会现代化的进步带给都市人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失去了亲自动手而获得快乐的机会。木工课上,在据、搓、挖、磨的过程中无论老少都呈现出最纯真的一面——每个人笑得像个孩子。

花费六小时来做一把勺子,体验制作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城市中更多人开始学习做木工,到远郊去包田种地,做手工拉坯的瓷碗……人们在动手劳动中修护心灵,学会珍惜和舍得。

生活本来就是多姿的,关键是我们是以何种态度来生活。聊天中,我慢慢体会到兴趣是起点,快乐是动力,“玩”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做什么,把“美”带入生活才是目的。也许是谢飞做这个小院的目的。

骤雨初歇,湿漉漉的巷子里安静了许多,谢飞带着爱犬骑上小电动车准备回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逃离都市的心,如果能在心里搭建一个自己的小花园,我们就不用总想着逃出去。

策划:燕枫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