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 文雅过年 ——大唐宝船里的风物(上)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 2021-02-09 17:43:10
-

在博物馆里 文雅过年

——大唐宝船里的风物(上)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新春佳节到来之时,小编为大家梳理出2020年难得一见的展览和大家回顾分享,希望为因疫情没能亲临现场的文博爱好者,弥补一些遗憾。

2020年有很多展览是不能错过的,其中就有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宝历风物”展是上海博物馆疫情恢复开放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这批海外唐代文物精粹首次集体亮相中国,是继2019年上海与新加坡开启全面合作新机制之后,进一步深化人文艺术方面的互通互鉴。

历史没有真相,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自从“黑石号”沉船出水以来,因其文物的丰富性和随之带来的学术界的惊喜,更引发大家深入思考,探讨和研究当时印度洋海上贸易等一系列问题。

“黑石号”沉船的打捞属于商业打捞,在20年后的今天,国际考古界对于这种商业打捞的行为早已否定,人们更推崇的是由各国专家参与的科学打捞。但这一点并不能否定“黑石号”沉船的重大考古意义。它的发现被认为是近20年来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艘始于中国前往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装满了唐代的瓷器,随着它在东南亚海域的沉没,也一并掩盖了很多的秘密。在“黑石号”出水器物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产的陶瓷器,这有力地证明了当时陶瓷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流产品。

详细整理沉船出水陶瓷器后得知,这艘来自中东地区的贸易商船上以长沙窑产品最多,达到了57500余件。其次为广东地区生产的青瓷,有700多件,其他还有浙江越窑青瓷200多件,河北邢窑白瓷300多件,河南巩义窑产品200多件,其中包括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

(长沙窑、越窑、巩义、窑邢窑)

考古发掘证明,中国陶瓷外销至迟始于唐代。越窑青瓷、北方白瓷、长沙窑彩瓷以及广东青瓷,是唐代销往西亚地区的陶瓷器中常见的品种,被称为贸易陶瓷“四组合”。“黑石号”所出陶瓷器中,涵盖了这些品种。下边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各个窑口所产陶瓷器的种类和特点,以便大家欣赏了解。

长沙窑

长沙窑是唐五代时期一处重要的瓷窑,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过去也称之为铜官窑或瓦渣坪窑。长沙窑兴起于8世纪中后期,10世纪后逐渐衰落。长沙窑早期继承岳州窑的特点,主要烧制青瓷,至盛唐以后由烧制青瓷发展到烧制青褐釉绿彩,以及白釉绿彩和白釉褐绿彩。

上左: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帆船纹执壶 上海博物馆藏

上中: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连托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上右:长沙窑白釉绿彩坐狮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下:长沙窑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藏

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开创了彩绘瓷器的新时代,长沙窑装饰技法丰富多彩,不仅将绘画艺术用于瓷器装饰,还将文学、书法艺术融入其中。产品纹样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在唐代南北各大瓷窑中可谓首屈一指。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展览现场

长沙窑是一处以外销为主的商业性瓷窑,产品大量行销海外,“黑石号”出水的长沙窑瓷器中以碗类制品为主,碗内彩绘纹饰丰富,最多见的是山水纹、云气纹、植物纹、动物纹等,也有少量书写诗文、题记者。执壶的数量仅次于碗,以模印贴花壶最多。此外还有罐、葫芦瓶、水盂、油盒、油灯、熏炉、碟、盘、渣斗、瓷塑动物等产品。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宝力二年”铭花草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本器为“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因器外壁在入窑烧造之前刻有“宝力二年七月十六日”铭记,这为判断“黑石号”沉没的年代以及船上装载货物的制作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宝力二年为公元826年,以此为依据可以确定,“黑石号”沉没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826年。

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双系壶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椰枣纹是长沙窑瓷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大量出现在长沙窑壶、罐等器物上。而枣椰树是西亚地区常见树种,也是西亚人民心中的圣树,椰枣被赋予了宗教和文化内涵。长沙窑用其精湛的技术将伊斯兰文明符号融入到了彩瓷上,迎合了西亚乃至整个伊斯兰地区人们的喜好。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诗词和书法在唐代具有崇高的地位,长沙窑开辟了用诗词、书法警句装修瓷器的先河,也是世界上诗词名偐最多的古瓷。长沙窑的兴起,改变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起青、白、彩瓷三足鼎立之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彩瓷时代。

这件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所藏得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碗,敞口,圆唇,圈足。器形较规整,胎质疏松。口沿内对称装饰四块半圆形褐彩斑块。碗心以褐彩书五言诗一首,“孤雁南天远,寒风切切惊。妾思江外客,早晚到边停”。此诗以南飞的孤雁起兴,其在寒风中掠过,惊起了相思之情。寂寥萧瑟的风景中的女子正思念着在外的游子,不知他几时才能归来。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摩羯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摩羯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动物,有着长长的鼻子、锋利的牙齿,兽首鱼身,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它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中国并传播开来,被视为善良与吉祥的代表物。长沙窑瓷器中有不少以摩羯纹装饰的器物。除了绘画以外,还有以雕塑手法出现的瓷塑作品。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荼盏子”铭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从本器所题的铭文可知,这是一件饮茶用的茶盏。无独有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藏有一件类似的碗,碗心以褐彩书“茶琓(碗)”二字。唐代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日益繁荣,饮茶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风尚,这类的碗盏是当时一种主要的饮茶具。当然,他们的用途并不是单一的,因为同样的碗式,更多见的是“美酒”“官酒”“酒盏”“美春”等于饮酒相关的题记。

巩义窑中出青花

“黑石号”出水的中国陶瓷器中,有200多件巩义窑的产品,其中包括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极为珍贵。大家不妨随着小编的镜头来一览它的芳容。

上左: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上中:巩义窑青花瓷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上右及下: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巩义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窑场,创烧于北朝时期,唐代为鼎盛期。是唐三彩主要产地之一,品种丰富,质量精美,釉彩艳丽。此外巩义窑也是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其白瓷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此外,巩义窑还烧造青瓷、黑釉、黄釉、绿釉、绞胎、绿彩、篮彩等多种陶瓷品种。尤其重要的是,巩义窑已被确定为唐青花的生产地,在黄冶和白河村窑址均发现了唐青花的瓷片。

广东窑

唐代广东地区产青瓷的窑场众多,粤东、粤中和粤西均有分布,其中有梅县水车窑、潮州北堤头窑、新会官冲窑、佛山奇石窑、高明大岗山窑等。“黑石号”出水的700多件广东地区生产的青瓷产品,大多很难找到其确切的生产窑场。但其中一类质量上乘、釉色青翠明亮的器物,基本可以确认是梅县水车窑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广东窑场生产的罐一般都是作为容器使用的,从“黑石号”现场的出水照片可以看到,大罐内整齐摆放着长沙窑的碗,中小型罐内放置香料等其他物品。

左:梅县水车窑青釉双系壶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南青北白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朝瓷器的概况可用“南青北白”概括,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南青”指的是越窑青瓷,“北白”指邢窑白瓷。

其中越窑是中国古代烧瓷历史最悠久的窑场之一。东汉创烧青瓷,是中国制瓷技术全面成熟的标志。到了唐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烧制水平。越窑所产青瓷器不仅行销全国,还大量销往海外。“黑石号”沉船就出水了200余件越窑青瓷。

邢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窑场,创烧于北朝时期,鼎盛于隋唐。邢窑白瓷堪称唐代白瓷的杰出代表,造型规正、器体轻薄、胎质细白、釉色莹润,受到文人阶层的广泛好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赞邢窑白瓷“类雪”“类银”。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中出土有带“盈”字和“翰林”款的邢窑白瓷,说明当时其已作为贡物进入唐代宫廷生活。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城市遗址也发现了不少邢窑生产的瓷器。“黑石号”出水的邢窑白瓷有300多件。

上左及上右:越窑青釉镂空熏炉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中:邢窑白釉花口盏托 上海博物馆藏

下左:邢窑白釉把杯 上海博物馆藏

下右:邢窑白釉罐 上海博物馆藏

绿釉和白釉绿彩器

“黑石号”沉船中出水了近200件绿釉和白釉绿彩器,这些器物或白绿相间,或通体绿色,颜色鲜艳亮丽,极为引人注目。它们可能是河南巩义和河北邢窑等不同窑场烧造的产品。

出水器物中有带“盈”字款碗和“进奉”款盘,这在国内考古发掘及传世品中未见发现。部分器物造型明显模仿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的样式,而部分器物装饰纹样则吸取了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流行的题材,有强烈的异国情调。

上左及上中:白釉绿彩贴塑鱼纹吸杯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上右:绿釉执壶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下:白釉绿彩狮柄龙口执壶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唐代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当时海上贸易的盛况,此次展览除了“黑石号”出水文物外,上海博物馆结合自身馆藏,同时向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等借展,荟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巩义窑唐青花、长沙窑外销瓷、扬州和青龙镇考古出土品等各类对比物,以丰富观众的认识。



(策划:燕枫)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