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诗》(唐)孟郊
萱草在中国古代象征母亲。从前,每当游子要远行时,会先在母亲居所前种上萱草,以解母亲思念之苦,忘却烦忧。因此,人们雅称母亲居所为“萱堂”,之后“萱堂”也代称母亲。萱草又称谖草,谖有忘的含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所以萱草又称“忘忧草”。
萱草花华而不艳,雅而不俗,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唐代诗人白乐天直言:“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有:“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流露了对萱草的厚爱。
萱草的生机勃勃、和蔼可亲也正如母亲的坚韧、柔和、宽容。古代绘画中以母亲为主题的画作并不多见,但以萱草为题材却不少,其含义就是象征母爱。
古代绘画中将萱花与松石一同呈现,多用于为母亲贺寿。明代画家陈淳所作《松石萱花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画面描绘了松树、湖石和萱花,构图饱满,松树用笔苍劲,湖石皴染结合。画中萱花作为远景却十分高大,一朵淡黄色盛开,其它含苞待放。画家勾写兼用,画法丰富多变、浓淡相宜,显示出精湛的笔墨功夫。
另一幅有意思的作品为南宋宫廷画师毛益的传世之作《萱草游狗图》(现藏于日本大和文华馆),画中的远景为几株掩于奇石之后的萱草;前景为一组嬉戏地狗,一只大狗扬尾张嘴,旁边两只小狗在玩耍;另一组是整欲扑昆虫的两只小狗。萱草与母子狗同时出现,借以表现母狗对小狗的关爱,进而引申到人间至爱。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大树,庇荫始终。有人形容母爱是春夜无人知晓的细雨,是黄昏穿过林间的晚风,是清晨的每缕阳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诠释出母亲的伟大和儿女对母亲的眷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临行前古人还要在母亲的居所种上忘忧草。尽显古人对母亲细心周到的照顾。人逃不过光阴,随着岁月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幸福。盼望他们每日如常,是儿女最大的心愿。每到母亲节或父亲节都会在朋友圈看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感慨……与其只在节日送上礼物,不如每天侍奉在高堂身边。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和感恩。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获惊喜】
作 者:燕 枫
编 辑:黄 今
李 茜
签 审:鲁 光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