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06-02 10:54:02
-

陶瓷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为什么世人从古至今喜爱中国的瓷器,寻根溯源是古代科技和审美的双重力量所致。在陶瓷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被忽略或混淆的知识,今天小编为您唠叨唠叨。

我们总说“陶瓷陶瓷”,其实陶和瓷是两种东西。陶是陶,瓷是瓷,待我细细讲来。陶的原料是黏土或陶土,瓷的原料是高岭土、瓷石、莫来石等。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在800-900℃,而瓷器则要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温度的不同导致了陶和瓷性质的迥异。东汉晚期形成了真正意义的瓷器,具备胎釉结合紧密、瓷胎硬度强、吸水率低的特点。所以有人赞美瓷是土与火的杰作。

在各大博物馆中总会看到中国古代陶器,它们或黄、或黑、或有纹饰,其样貌不够精美和吸人眼球。但是不要小看它们,一件陶鼎就是众所周知的“后母戊鼎”的雏形。陶制炊具让早期人类从烧烤食物变为煮制食物,陶炊具是饮食文明进步的开始。

彩陶文明在世界各地出现,中亚的彩陶早于中国,20世纪初在河南仰韶村发现彩陶后瑞典人安特生曾发表“中华文明西来说”的观点。近几十年,随着我国大量早期制陶遗迹和陶片的出土,再次有力地证实了华夏文明的原发性、连续性。各地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每个文明都带有各自的特色。从磁山文化的红陶到仰韶文化的彩陶,及至屈家岭文化的黑陶,良渚文化的磨光黑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无不如此。在数千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落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丰富内涵,最终走向一体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小小的陶片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历史和文明的真相。

虽然世界范围内都有陶器的出现,但是最终只有华夏民族发明了瓷器。此后直到宋代,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烧造瓷器。12世纪开始,中国瓷器烧造技法首先传到了朝鲜半岛。到17世纪,瓷器烧造技法传到欧洲,西方才开始了他们的制瓷历史。

瓷的质地细腻、釉面光洁,胎釉结合紧密牢固,陶瓷还具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高硬度、高强度等特点。瓷器烧制,属于典型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工匠将淘炼好的坯泥放在旋转的陶车上拉坯成形,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等坯阴干之后,再经过利坯修坯,上釉上彩,就可以入窑烧了,整个过程相对比较直接简便。

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推广,唐代形成了以“南青北白”为主的两大制瓷体系,彼时全国范围内窑口众多,除了满足国人内需外,长沙窑、磁灶窑、梅县水车窑等都是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窑口。瓷器因为便于清洁、物美价廉、原料易得、制作工艺成熟的突出优势,从三国到唐代逐步成为百姓主要日常生活用品。清洁的餐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感染和传播,保护了古人的健康。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中国瓷器也成为在其他国家商人们奇货可居的舶来品。王公贵胄喜爱它们,除了精美造型和釉色外,能保持食物的新鲜卫生也是重要参考。

瓷器的造型繁多,其中实用器中又以碗、盘、杯、罐、壶、瓶、盒为主,且多数为圆形,这是什么原因呢?作为餐具的盘、碗、杯、瓶在使用过程中,弧形的唇口更符合人体工学。试想,方碗直口喝汤的时候,美味汤汁从嘴边遗漏到衣服上,实在是不雅的事情。

五月,随着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的重新开放,带来了人们对中国陶瓷和文博的新一轮热情。在盛夏即将来到之时,到武英殿徜徉在中国陶瓷的海洋中清凉一夏,何不快哉!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获惊喜】


作 者:燕 枫

编 辑:黄 今

石香云

签 审:鲁 光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