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无恙 百病皆休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08-09 11:10:39
-

疫情依旧肆虐,病毒的蔓延和变异时刻威胁大众健康。抗击疫情首要是隔离,阻止病毒传播,中医称“避其毒气”。其次是增加自身免疫力,做到“正气足而邪不侵”。

通过此次疫情的“洗礼”,大众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健康管理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对于因为疫情就“宅在家里胖三斤”的做法,医生是很不提倡的。尤其是马上进入“贴秋膘”的秋季,更要管理好我们的身体,做到金秋无恙、百病皆休。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生理、病理、药物治疗和养生保健内容。《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古人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养生的基础。立秋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转向成熟。此时,要顺应天时变化,调整好自身机体,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首先是“食饮有节”,既要顺应时节,更要有所节制。《饮膳正要》有“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进入秋季,常见口干舌燥、鼻塞咽痛、皮肤干枯、心神烦躁等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此时,除了多喝温水以外,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芝麻、百合、银耳、山药、枸杞、莲藕、红枣、薏米、梨等。另外,“贴秋膘”也不可盲目,乱补不但不能提高抵抗力,反而引起上火等症状。平时喜食辛辣者要有所节制,以免造成脾胃不和,影响健康。

古人认为,寿命长短、健康与否与起居作息密切关系。“起居有常”中的“常”就是有规律之意。作息规律,让人体适应自然界昼夜晨昏和四季更替。秋季是为冬季打基础的时候,此时提倡早起早睡,养精蓄锐,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正如清代名医张隐庵所言:“起居有常,养其神也。”

“不妄作劳”中的“妄”,有违背常规之意,与上文中的“常”相反。“作劳”,狭义指形体劳作,广义包括劳心、劳力等。《黄帝内经》中既主张劳动和锻炼,又反对过度劳累。立秋后,把握好“收、养”原则,多做有氧运动。例如,登高远足就是不错的运动,沐浴在阳光中凭栏远眺,锻炼之余还可以观赏风景、纾解心情、调理情志。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随着天气渐冷,深秋时节要适当“春捂秋冻”,增强耐寒能力。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智慧的祖先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为我们总结出一整套防病治病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很多中国人对身体的理解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气足有力为健,经络通畅顺达为康,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能抵抗外邪,做到“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段话中间蕴含着“预防为主”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很好地发扬。



作 者:燕 枫

编 辑:黄 今

签 审:鲁 光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