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仰韶,找寻失落的文明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11-01 11:06:34
-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这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就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1921年4月,渑池县的小村庄来了一位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他就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4年他被北洋政府聘请,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职责是寻找矿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仰韶村农民家中看到一些古老的石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随后,在1921年10月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对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挖掘历时36天,共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其中的双耳尖底瓶,因器形线条流畅,器壁还绘有精美的图案,让安特生吃惊不已。

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于1923年发表《中国远古之文化》,向全世界公布了仰韶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他也依照国际考古学命名惯例,将这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掘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更让此前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不攻自破。此次考古充分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明。

此后,随着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科学、规范阶段。

彩陶中有故事

大图:船形彩陶壶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典型陶器类型,贯穿整个时期。其真正的用途尚无定论,有盛水器、灌溉器、酿酒器、礼器等多种观点。而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的船形彩陶壶,就是从尖底瓶演变而来的。

此物为盛水器,类似今天的旅行水壶。陶壶两端如船形上扬,尤其是壶身还装饰有网纹,极似从河里收网捕鱼或者捕鱼结束将网搭在船边晾晒的情景。船形彩陶壶证明,新石器时期的中原地区已经使用渔网捕鱼了。

人面鱼纹彩陶盆

另一件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物,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陶盆由细泥红陶制成,因盆内壁用黑色绘画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而得名。

在陶器上彩绘是仰韶文化的一大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出原始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寥寥数笔勾画出抽象生动的图案,充满奇幻色彩。专家推测,此物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所绘图案具有巫师为夭折儿童招魂祈福,或是图腾崇拜等功能。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首岭类型、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等。人面鱼纹彩陶盆、船形彩陶壶、陶鹰鼎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代表文物。

彩陶是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创造的重要器物,仰韶文化尤以彩陶闻名。除田野考古和出土实物外,借由这些彩陶的样式和图案,考古专家还原了几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仰韶先民以农业为主,兼营采集和渔猎。他们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住在泥草混合搭建的房子里,饲养猪、羊、狗、鸡等家畜家禽。

绚丽的彩陶艺术

彩陶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具,有些还兼具精神诉求,每一件彩陶也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优美而古朴的彩陶是我国美术史和装饰艺术史上的明珠,堪称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瑰宝。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的精神需求,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彩陶的纹饰中。例如,鱼纹、网纹和抽象的水纹、旋涡纹都证明古人逐水而居、捕鱼为生。鹿纹、鸟纹、蟾纹、蛙纹等动物纹样绘画古朴生动,其中蛙纹被专家解释为是古人希望子嗣繁盛。

考古专家通过彩陶,还原古人生活。在美术工作者眼中,彩陶古朴、绚丽的纹饰,让他们如痴如醉。画家甚至认为它是中国绘画的雏形。

彩陶上的纹饰内容丰富,有写实的、有抽象的,甚至带有原始的神秘色彩。图案类别包括: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四类。

有些纹样是写实的,如鹿、鱼、蛙等动物图案。有些则是从象形图案,经过变形处理,成为意象图案,如水纹、植物纹等。更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经过二方连续的组合,巧妙地变成头尾相接,无限循环的图案。这些表现手法和绘画语言影响至今。

仰韶文化犹如一个宝库,不同的人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理解和需求。画家和艺术家从中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在此找到和人类相亲相近的动植物标本。注视这些彩陶,我看到了在生存条件远不如今的仰韶,祖先用简陋的工具,愉快地描绘出心中的愿景。


作 者:燕 枫

编 辑:黄 今、石香云

签 审:何 宇、林 纯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