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夜读丨大寒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01-20 10:55:56
-

《大寒》节选自《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余世存

天地虽然萧瑟,春风快要吹来。

看着雪花飘落,等着梅花绽开。

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寒冷到了极点。虽然很多年里,小寒胜大寒,但经过小寒,在长期的寒冷中生活,人们对冷的感受强化了,即使太阳已经从南回归线北返有月,但人们仍以为寒冷似乎没有尽头。在中国农历的安排里,这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农历年的最后阶段,新生的春天即将到来。物极必反,是为大寒。大寒节气一般跟农历的岁末时间重合,故大寒时间多是人们过年时间,农谚所谓:“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走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生物界调时、定时的能力是其存在的先天本领,定时是生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使之按照一定的时序起动、进行和终止的过程。

大寒的物候是: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母鸡就能够产蛋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此时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厚最结实。

大寒节气仍是农民的空闲时光,农活很少。北方地区的农民做做积肥堆肥的工作,为开春做准备,或者注意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的农民则要注意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寒节气的养生仍在于“冬藏”,当然,在饮食进补中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考虑到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按中国的传统习俗,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在打扫居室的过程中,全家禁忌说话,因为“闷声发大财”;清扫垃圾不准往外扫,要集中处理,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寒大寒,家家刷墙,刷去不祥。户户糊窗,糊进阳光。”这个清扫工作俗谓“除陈”。

尽管寒冷,中国的先民却把这一时空过得极为喜庆与欢乐。就像封冻已久的地带突然热闹起来了,人人都在动,走动、劳动、响动,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这“听个响动”的活动也是为了图个新年佳节的好口彩。

从时令上说,从冬至数九到此时,是三九过后进入四九的日子。虽然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但此时阳能再度加强,天空中出现了雷声,与大地下的雷动形成共振共鸣,在上古中国气温较高一些的情况下,一些小河的冰面开始震动开裂。大地回暖,春天不远了。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在大时间序列里,大寒节气在震卦时空。天气寒冷到极点,连钢铁都可以冻得震裂,何况万物。大寒节气极有象征意义。中国的先民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人的演进有一种跟随递进的序列。从北半球冬至子时的来临,到小寒大寒的大地开裂,到立春寅日人间世的大幕拉起,这就是天人相应相感的表征。

唐人诗说:“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这是《论语》所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义。唐人张九龄有名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南宋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开启“岁寒三友图”的先河。在大寒万木皆凋落时节,松、竹、梅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它们给了人类以生活的榜样和信心。

作品简介:《大寒》节选自当代作家余世存所写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一书内容。文章中通过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大寒的节气特征和节气活动等内容,为读者们科普了关于该节气的相关知识。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期待来年又是一年崭新、美好的开始。



(诵读:潮州话播音员 李均)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