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夜读丨乡村杂景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08-04 11:41:02
-

《乡村杂景》(节选)

茅盾

人到了乡下便像压紧的弹簧骤然放松了似的。

从矮小的窗洞望出去,天是好像大了许多,松喷喷的白云在深蓝色的天幕上轻轻飘着;大地伸展着无边的“夏绿”,好像更加平坦;远处有一簇树,矮矮地蹲在绿野中,却并不显得孤独;反射着太阳光的小河,靠着那些树旁边弯弯地去了。有一座小石桥,桥下泊着一条“赤膊船”。

在乡下,人就觉得“大自然”像老朋友似的嘻开着笑嘴老在你门外徘徊——不,老实是“排闼直入”,蹲在你案头了。

住在都市的时候到公园里去走走,你也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树,你也会暂时觉得这天,这云,这树,比起三层楼窗洞里所见的天的一角,云的一抹,树的尖顶确实是更近于“自然”;那时候,你也会暂时感到“大自然”张开了两臂在拥抱你了。但不知怎的,总也时时会感得这都市公园内所见的“大自然”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好像是“人工的”——比方说,就像《红楼梦》大观园里“稻香村”的田园风光是“人工的”一般。

生长在农村,但在都市里长大,并且在都市里饱尝了“人间味”,我自信我染着若干都市人的气质;我每每感到都市人的气质是一个弱点,总想摆脱,却怎的也摆脱不下;然而到了乡村住下,静思默念,我又觉得自己的血液里原来还保留着乡村的“泥土气息”。

可以说有点爱乡村罢?

不错,有一点。并不是把乡村当作不动不变的“世外桃源”所以我爱。也不是因为都市“丑恶”。都市美和机械美我都赞美的。我爱的,是乡村的浓郁的“泥土气息”。不像都市那样歇斯底里,神经衰弱,乡村是沉着的,执拗的,起步虽慢可是坚定的,——而这,我称之为“泥土气息”。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划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机关车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而于是,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凭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混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代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儿就听得她那吵闹的骚音,飞的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袅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作品赏析:对于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作者来说,故乡农村是他心中所向往的“大自然”,那里有着泥土的芳香、淳朴的人文环境,那里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特质”,承认、包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向往农村的自由生活和纯天然的大自然环境。



(诵读:客家话播音员 张敏东)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