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台】扶贫掌柜李文军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思媛 2017-05-18 15:57:01
-

扶贫干部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力量。访百家门,问百家情。数载春秋,他们用质朴和真诚叩响每个村民的家门,脸上的汗水折射出扶贫干部的风采。

早上七点,李文军顾不得吃早点,从市区的家里赶往150公里外的王四顺村,昨天他到市八医院联系好了村民体检事宜,今天必须一大早赶回村里,组织村民体检。

一路上,李文军的电话响个不停,村里的乡亲打电话问梅花鹿养殖的事儿,镇里的干部要了解村里贫困户的情况;也有其他驻村干部向他请教产业项目引进的问题……李文军告诉记者,驻村三年多,他的手机不离手,生怕耽误事儿;自驾车行程累计10万公里,轮胎也换了好几只。

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停在王四顺村小广场,这个土右旗最东南的小村,紧靠黄河,三分之一的土地盐碱化严重。过去,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2400元,全村176户536人,近一半是国贫人口,前几年还遭了涝灾,颗粒无收。因偏远贫穷,村民们有的好几年不出村,更别说有条件检查身体了。今天听说扶贫干部“老李”给大家带来了体检车,村民都早早地围在小广场上,等着盼着城里的大夫给看看。

李文军看着村民有些着急,都往前挤。他忙着招呼大家排队、填表,按顺序来。体检完的村民看到李文军,都凑了过来笑着打招呼。

李文军悄悄告诉记者,2014年4月,他刚来到这个村的时候,村民可不是这样。许多村民宁可自己一个人靠着墙角晒太阳,也不肯和他多说两句话。甚至有的村民悄悄议论这是“镀金”干部,扶贫就是一个形式。那些天,李文军没少做工作,他自己不吸烟,却自掏腰包从城里买上烟酒,带着去村民家里递烟喝酒唠家常。

当时,村子里一无产业二无出路;村民住的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盖得泥土房,仅有一条通村的土路桥涵低洼,遇到下雨天一踩两脚泥,往来车辆时常会陷进去。李文军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他和村委会一班人一起走家串户搞调研听意见,制订出2014/2017年王四顺村扶贫建设项目规划,提出了订单农业+特色养殖的发展思路。了解到村民急需解决吃水难、看病难、过桥难的问题,他协调帮扶单位出资解

临近中午,李文军忙完手头汇报材料,来到村里贫困户刘小莲家里。老人一家四口,上有80多岁的婆婆下有10岁的孙女,儿子还有残疾;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每年收入不足2000元,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今年,村里帮着他们家养殖鸡鸭、养猪,希望能多点收入。这不上午李文军又听到她家的小猪死了,他来看看。

李文军当即承诺,抓猪仔的钱、买饲料的钱他都垫付,等年底都有收入了刘小莲再给他。

中午过后,李文军和王小通又来到村里的养鹿场,去年李文军与包头市圣鹿源公司协商,帮着王四顺村引进了梅花鹿养殖产业,起初村里谁都不看好的产业,如今成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新指望。

村支书王小通盘算着今年在引进二三十头鹿,这样加上原来的十几只,规模就有五十多头了。村里的贫困户以出工或者出饲料的方式入股发展鹿产业,到年底每家每户都能多收入两三千元钱。

李文军告诉记者,到现在村里80户贫困农牧民告别了国贫线,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整个村子也将在今年完全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看着穷乡亲个个都有余钱花,这是他最幸福的事儿。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