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台】赵爱华与海口骑楼老街的故事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思媛 2017-05-18 16:00:01
-

说到海口,不能不提到骑楼老街,这片坐落在海口老城区内的南洋风格骑楼建筑群,成为反映海口历史的“活记忆”。从2010年开始,海口对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如今的老街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透过老街可以感受海口文化。作为海口骑楼老街保护修缮的策划者和见证人,赵爱华每天穿梭于老街,俨然成了这一街区最忙碌的人。

不久前,在骑楼老街的《自在咖啡》,伴随着经典老上海歌曲,喝着现磨的咖啡,赵爱华给我们讲述老街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抗日战争年代,华侨又回来建设老街,他们已经是叶落归根,想要回到家乡做出贡献,并且安度晚年,这时候大批的华侨都回来,两天三天一栋骑楼就起来了,骑楼的建成得益于这些华侨热爱家乡,并且有一笔积蓄回来盖房。”

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海口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这里距离海岸很近,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因为过去水域比现在宽,渔民和船员可以把船直接开进来,骑楼街区的发展就源于海上贸易与航运,从此以后,整片骑楼街区就从这里延伸开,并逐渐的形成了规模,水巷口当时是作为官渡存在的,货运之繁忙可见一斑,甚至有“水上威尼斯”之称。

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承载着历史,向世人无声讲述海口这个海岛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然而,历经多年,骑楼老街已不复当年的风采,建筑多危房,业态渐单调,交通拥堵。因此,2010年起,海口市政府着手骑楼老街系统保护和修缮。

1992年就踏上海南这片热土的赵爱华,在完成过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接手了骑楼老街修缮项目。赵爱华说,骑楼项目给了我一个抒发人文情怀的机会。

赵爱华说,老街保护首先进行摸查和规划。摸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人文历史。主要涉及老街故事、传说、背景;第二方面房屋状况,每栋建筑现状要登记、调查、检测,同时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进行挂牌;第三方面商业业态调查。对人口、社会环境、资源进行调查。

在摸查中,赵爱华发掘出很多有关骑楼的故事,让她感受到做老街项目,其实做的是文化。赵爱华说,骑楼为她打开了一扇窗,透过窗了解到更多海口的人文历史。

海口骑楼老街应如何保护,有无经验借鉴?在规划阶段,海口市骑楼办对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骑楼做大量调查,考察学习了新加坡、吉隆坡、广州、梧州等多地的骑楼建筑。赵爱华说,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案例,我们确定的基本原则,第一保护骑楼原真性,第二保护整体历史风貌,第三保护生活原样性和延续性。人文情怀没有了,市井文化没有了,老街改造一定是失败的。而她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历史线索串联起来,赋予骑楼新的生命。为了复原骑楼当年的原始风貌,赵爱华团队对老字号进行了挖掘和修复,“广祺昌”、“全丰泰”、“安记”等60多个老字号得以在骑楼老街重见天日。

可以说,骑楼老街既有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又有着海口老城的面貌。走进骑楼老街,随处可以看到古朴的廊柱、露台、窗楣、浮雕,带给人们优雅的古韵和艺术的美感。

赵爱华说,骑楼的保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革时期就有很多宝贵的文物遭到破坏,但是劳动人民永远是充满智慧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保护文物,所以现在在骑楼文物展列馆里才可以看到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生活小物件,比如具有年代感的房契、粮票,制作精美的糕点模具、咖啡壶,各色大小的煤油灯、马灯,还有充满老街居民智慧的桌脚垫儿等等;不光这些,2010年进入骑楼开始修缮的时候,赵爱华团队无意间在发现了一面特殊的墙壁。

赵爱华的女儿是学习城市建筑专业的,曾经在英国进修,女儿在专业方面潜心钻研,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骑楼老街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给了赵爱华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女儿的毕业设计就是“骑楼老街的长街宴”。2015年,骑楼老街中山路上摆放了上百桌宴席,有700多人参加其中,声势浩大,众多华侨和游客也都早早预定了宴席,女儿不止一次建议骑楼的开发应该多一些创新性的元素。

赵爱华说,她的“骑楼梦”始终在路上,对于骑楼未来的开发和保护,她仍有许多梦想。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