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环球华语环球

古人“进博”买买买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黄今 2021-11-19 16:37:23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前正在上海举行。数据显示,从首届的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到第二届的711.3亿美元,再到第三届疫情影响下依然达成726.2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进博会自举办以来交出了稳步增长的成绩单,践行着“越办越好”的承诺。


 现代人有进博会,那古人是在哪里买“舶来品”?他们又钟爱哪些“进口货”呢?从汉代张骞凿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不仅将异域的商品和文化源源不断引入中原,也将中华文化传向四方。到了唐代,对外交流更是异常繁盛,各种文化空前融合。彼时的长安城已经成为国际大都会。


繁花似锦的西市


条条大路通长安。唐代长安城,交通物流已是十分发达。长安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设东、西两市和110个里坊。最初的东、西两市,随着商业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高宗、玄宗、宪宗时又增设中市、南市和新市。此时的长安城,可称得上是商贾云集、贸易繁盛。


 几个市场中,西市因靠近开远门和金光门,西域胡商就近在西市贩售经营,这里又被称为“利人市”“金市”。西市里,大小店铺星罗棋布,衣肆、绢行、珠宝店、秤行、药店、茶行、蜡烛铺、柜坊、邸店、车坊、货栈等,各种舶来品琳琅满目。


 在大唐西市博物馆,有一处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的遗址,专家在大街旁发现了一处小小的店铺遗址。根据测量,这里的筑基面积不到2平方米,推测这里是个饼摊,卖的是“胡饼”。胡饼是西域胡人用火烤、水蒸和油炸的方法所做出的各式面食,像现在的馒头、烧饼、馕,统称为胡饼。


 凝视着这个小小的建筑遗址,仿佛看到在车水马龙的东北十字街,街边有着刚出笼还热气腾腾的馒头,有人掏出开元通宝,买了馒头匆匆赶路离去……

 不仅是日常的饮食,进口货和胡风也渗透到长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女性用品,当时最名贵的化妆品之一是产于波斯的“螺子黛”,它类似于今天的眉笔,当时上流社会的女子多用螺子黛画眉。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盛唐时期,女子服饰多彩时尚,从西域传来的石榴裙成为她们情有独钟的款式。此外,以虚帽、翻领、窄袖口和条纹裤为代表的胡人服饰,也成为盛唐男女喜爱的时尚装束。


笑入胡姬酒肆中


除了进口商品满足长安百姓的好奇心和购买欲,胡姬酒肆的异域文化和胡人舞蹈也使唐人流连忘返。


 随着西域与中原交流更加频繁,大批胡人来到长安,其中最为主要的群体是粟特胡商。他们为在长安谋求更大利益,除贩售异国商品外,还将胡姬待客与酒肆经营结合在一起,开设了古代的酒吧。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花落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是李白在《少年行》里的描述。唐代的很多达官显贵、文人骚客、商旅游人开始频繁地出入胡姬酒肆,一时成为时尚。李白、王维、李贺等人留下诸多诗句,把胡姬的风情与酣畅痛饮的场面活灵活现地记载下来。



西域进口的美酒在中原也特别流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葡萄酒、龙膏酒、三勒浆、梨花酒、石榴酒等。据《册府元龟》所记,唐太宗“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提盎。既颁赐群臣,京城始识其味。”这些文字表明,葡萄酒唐代已经开始流行。


 龙膏酒是从西域传入的一种“酒色幽黑如纯漆”的养生酒。三勒浆的原产地在印度,它的梵文意思为“三果”。三勒浆是将“三果”加上白蜜,发酵而成的酒精饮料。


 胡姬酒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归于尘土,那些精彩的诗篇流传至今犹在耳畔。


文化重在交流,中华文化正是在这样广泛吸收、博采众长的过程中日益丰富。很多我们想当然认为的本地土产,溯源都来自于异域,像今天民乐乐器中的扬琴,餐桌上的马铃薯,水果中的黄桃等等。


 从今天的进博会,回望到盛唐时期,我们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需要让开放的春风来温暖着。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获惊喜】



作   者:燕   枫

编   辑:吴盈玲、王昕宇

签   审:何   宇、林   纯

制作人:汪   鑫

监   制:洪   琳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评论

登录

评论展示

  • 华语环球2196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
  • 华语环球2569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