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环球华语环球

英歌舞起 春风自来

来源:华语环球 编辑:李敏婷 2022-04-19 15:02:26

在广东潮汕地区,自古流传着一种令人着迷的舞蹈,它融汇了南拳、舞蹈、戏曲等技艺,具有粗犷、豪迈、刚劲、威猛的特点,并兼具了驱邪、祈福、娱乐等功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东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以“舞”与“武”相结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逐步从古老文化走向现代广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文化“活化石”,它就是——英歌舞。

俗话说:“南有英歌,北有秧歌”。英歌,也称莺歌、秧歌,它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中期。清乾隆潮州知府周硕勋《潮州府志》卷十二“风俗”载:“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秧”与“英”潮语音近,民间辗转流传,便逐步演变为“英歌”。如今广泛流传于广东潮汕、福建、台湾等地,尤以广东普宁、潮阳最为盛行,它与凝聚了黄土地厚重感的陕北腰鼓相媲美,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

长期以来,人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潮剧、潮汕民间舞蹈、潮州音乐等地方艺术门类,对英歌舞的动作、服饰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表演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异彩的繁荣局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传承人、汕头市潮阳区后溪英歌队的队长林忠诚介绍,加入英歌队是潮汕地区许多乡镇村民生活的追求和荣誉的体现,但选拔英歌舞队员却有严格的要求。英歌舞的表演需要敏捷的身手、持续的气力,因此队员以有武术根底及喜好体育者为首选。以汕头市潮阳区后溪英歌队练习的《攻打大名府》为例,队员们用独特的动作和阵型,展现梁山泊好汉翻山峦、跨溪涧,勇往直前杀民贼、救义友的英勇行为,具有威武、雄壮、血性、阳刚的特点。

据介绍,这种舞蹈的传承全部依靠口耳相传。训练方法包括手法、槌法、身法、阵法等等,最难的是对打的练习,对打完全以南派、近身短打技击为基础,通天滚手、山中擒虎、魁星踢斗……各种拳法应有尽有。两人或多人穿插交替混合,对打击部位集中在头、胸间等,攻打的目标简明,其中变化多端,充分体现短兵相接的搏斗情景,而队员也常常会在训练中受伤。英歌舞的情节主要分为两个:一个是梁山好汉大破大名府,营救卢俊义;另一个是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

英歌舞的脸谱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浒人物,称为细面脸谱;另一类是虚构鬼怪,称为鬼面脸谱。水浒人物的化妆参照京剧的脸谱,青面兽、九纹龙、一丈青、黑旋风、鼓上蚤……特征鲜明,个性各异。鬼面脸谱则以黑白两色为主,偶尔点缀红色图案,多为自己创造,以夸张、狰狞为主。

潮汕文化向来以平和、细腻、精致、古雅著称,南方汉民族的民间舞蹈也多以轻盈灵秀为特色。为什么会有如此雄浑、苍劲、刚强、豪迈的英歌舞呢?

其实,潮汕地区自秦汉以来已陆续有中原先民迁徙到此,历史上潮汕人民曾积极参与文天祥抗元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潮汕地区虽有“海滨邹鲁”的文雅声名,但因潮人长期面海迎风斗浪,抵御风灾外敌,从而使潮汕民众具备意志坚韧的性格,磨炼出刚柔并济的个性。

英歌舞承载着丰厚文化内涵,其热情奔放的舞姿,磅礴豪迈的气势,展现了一代代潮汕人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英歌舞,这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在人们不懈努力和匠心传承下,以洒脱利落的步伐,从广场走向舞台,从民间走向世界,成为了印刻在潮汕人心中的情感符号和世人眼中原汁原味的优秀民间传统舞蹈。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获惊喜】



监   制:洪   琳

制作人:汪   鑫

主   编:何   宇

编   辑:李   红

            李敏婷

            李思媛

            郭   冉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评论

登录

评论展示

  • 华语环球2196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
  • 华语环球2569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