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1日是“9·11”恐怖袭击事件22周年。美国多地于当天举行了纪念活动。
2001年9月11日,四架美国民航客机遭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塌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上五角大楼一角,一架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四架客机上无人生还,袭击导致约3000人死亡。
恐袭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这场美国“史上最漫长战争”给阿富汗带来巨大灾难。近20年来,美国打着所谓“人权卫士”的旗号,侵犯阿富汗人的生命权,不仅夺去了超过17万名阿富汗人的生命,还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残疾。
“9·11”后,美国从“受害者”转向“加害者”,不断以反恐战争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制造人道主义危机,将“世纪之痛”强加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战争废墟上刻下新的伤痕。
热战结束后,冷战接踵而来。美军虽然已经撤离阿富汗,但美国政府继续对阿富汗滥施单边制裁,扣押阿富汗海外资产,阻碍人道主义援助资金汇入阿富汗,不仅让阿富汗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更令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进一步陷入僵局。
小到某一个零部件的进出口,大到对一个国家全面经济封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实施制裁的数量更是多到令人瞠目结舌。
5日,国际危机研究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制裁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从2000年开始的二十几年间,美国对外实施制裁的数量暴涨了933%。冷战结束30多年,华盛顿依旧热衷于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沉迷于自设假想敌的幻境中不能自拔,21世纪的冷战阴谋家非美国莫属。
近日,美国司法部证实,美方在今年4月扣押了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运输原油的油轮,理由是其“违反美方制裁”。
制裁,是美国维系自身全球霸权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持续加码对伊朗等多个国家的非法单边制裁,甚至为了达到“掐死敌人”的目的不惜“误伤”自己的欧洲盟友。
举个例子,为防止第三国的境外交易影响其初级制裁的效果,美国专门设置所谓“最低联系原则”和“效果原则”,即只要与美国有某种哪怕极微弱的联系,包括在美设有分支机构、使用美元清算、使用美邮件系统等,或只要发生在国外的行为在美境内产生所谓“效果”,均可构成美国对第三国开展次级制裁的依据。多年来,欧洲受次级制裁损失惨重。
事实上,美国对制裁的热衷也在不断损害着美国的全球经济利益和外交影响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坦承,美国对他国的单边经济制裁可能危及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例如,对欧洲国家的次级制裁严重地损害了美欧盟友体系,其政治效果备受质疑,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未来美国的单边制裁目标必将越来越难以实现。
“当你手拿锤子的时候,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美国财政部前官员、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杰森·博尔多夫这么评价美国的制裁行为。一句话,美国的反恐已经进入贪吃蛇状态。(作者:李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