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环球华语环球

古韵新声年味∣派潭 “村晚”热闹上演 唱响乡村振兴曲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钟毅 2024-02-06 15:47:3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消息(记者 李敏婷):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北部的派潭镇,去年8月开始启动“村晚”系列文化活动并火速“出圈”,非遗表演、特色产业、美食……有声有色、有娱有乐,派潭“村晚”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在绿水青山中“升温”,在乡村振兴进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龙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这座美丽的乡村,岁暮团聚的美好期待与烟火升腾的喧闹气象如约而至。

  派潭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派潭客家人多于明清期间从粤北的新丰一带迁入,镇内人口约70%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派潭客家人继承和发扬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习俗。

客家传统舞蹈——舞貔貅

  载歌载舞,围炉守岁,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灵动可爱的貔貅上下翻腾,派潭镇樟洞坑村貔貅队及乡贤们热闹开场,为“村晚”拉开序幕。舞貔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舞蹈节目,其貔貅造型似猫头,又似狮,所以又名“舞客家猫”、“客家醒狮”,是逢年过节、喜庆之时都会举行的表演活动,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听到锣鼓一响,四面八方的人就会聚在一起看舞貔貅,特别喜庆。”表演者丘林海介绍,演员们带来精彩的舞貔貅表演,以嬉闹、游戏、谐趣和武术表演为特点,呈现出人与兽和谐相处的热闹祥和气氛。

客家山歌表演

高亢嘹亮的山歌一唱响,浓厚的乡音与客家风情扑面而来,触动着在场观众心底的乡情。派潭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影响,配以客家方言,曲风生动,语言质朴,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在“村晚”现场,由派潭镇樟洞坑村委、增城区级客家山歌传承人曾婷婷与当地村民带来动人心弦的客家山歌《喜看今日樟洞坑》,脍炙人口的客家话,朗朗上口的七言词,一曲高亢嘹亮、缠绵悱恻的歌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让人们感受到派潭镇樟洞坑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

   谈及客家文化,增城区级客家山歌传承人曾婷婷如数家珍,“逢年过节,会有送戏下乡,客家文化还是很丰富的,例如我们的客家山歌、客家锣鼓,还有舞貔貅、舞南狮、舞春牛、斗歌(客家山歌的一种斗唱),即兴演唱还是挺多的。现在很多人都外出务工了,经过‘村晚’之后,我觉得每一条村都很兴旺、很热闹,太棒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派潭可以如此热闹。”

舞渔灯改编的舞蹈《嬉渔灯》

  舞渔灯,闹新春,是增城派潭的一些村落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的重要民俗活动,寓意“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渔灯成了村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在“村晚”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条条红火透亮的大鱼,游上舞台,派潭镇樟洞坑村的孩子们用区级非遗舞渔灯改编的舞蹈《嬉渔灯》,随着灯引,犹如一池红鲤穿池戏水。

 “村晚”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共鸣,让村民之间更加团结友爱。“村晚”的舞台上,派潭镇村干部与村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还有一家三代轮番上场,爷爷为舞貔貅表演打击乐器锣鼓镲、儿媳妇唱山歌、孙女和同学们表演嬉渔灯,各施才艺、各展才华。台上台下,村民们热情开心的欢笑、活力四射的舞蹈,俨然就是现代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当地村民表演者邱辉颂开心地说,“一家人都能上‘村晚’,非常激动,大家欢欢喜喜,非常热闹。”

 “村晚”讲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情、舞的是乡韵,承载的是乡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主人翁”意识,以农民作为表达主体,以农村作为文艺阵地,以生活作为创作灵感,上下联动,主动参与。派潭镇党委书记卜永彪介绍:“村晚大舞台,有才您就来!只要您有梦想有热情,我们的‘村晚’就是您展现才艺放飞自我的大舞台。”

 “村晚”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各村文化资源、亮点产业,每到一处都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如派潭镇佳松岭村的特色盆景、鹅兜村的餐饮产业、密石村大红柿子均因“村晚”而受到关注并得到发展。派潭镇党委书记卜永彪说,“每一场活动都绞尽脑汁,让各村的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亮点产业在‘村晚’舞台以各种形式亮相,每个村的农产品都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派潭镇樟洞坑村“一粥一乐”公益活动

在“村晚”现场,还启动了“一粥一乐”公益活动。派潭这个千年古镇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历史中走来,处处跃动着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优良传统。派潭是一个长寿镇,60岁以上老人占全镇常住人口的17%以上,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则是儿童和空巢老人,以及部分困难老人。为此,许多村自发形成了定期为老人熬粥的做法,高埔村的“孝心粥”、樟洞坑村的 “一粥一乐”、七境村的“长寿粥”,以粥为媒介,搭建起一架沟通老人孩子的心灵之桥,用小项目汇聚大民心。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村晚”开始前几个小时,在樟洞坑村的广场上,村里的老人们围桌团座互相嘘寒问暖,互道家常。派潭镇各村干部、社工和志愿者们一起忙碌着,添柴生火、切肉、淘米、洗刷碗筷、摆放桌椅,为每位到来的老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粥与当地美食。

如今,派潭“村晚”活动以文塑旅,不仅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还带动旅游消费“热”起来。自从派潭“村晚”走红以来,深入挖掘各村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旅产业宣传,为派潭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前来。

樟洞坑国际文化艺术村创始人、网红新农人张小余,2017年他下海经商,2023年他脱下西装来到田间成为新农人,在派潭投资多个项目,一直为乡村发展代言。在张小余看来,乡村的好山好水、质朴的邻里乡情,都是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乡村广阔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他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重塑乡村的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作为返乡创业者的何志威来说,他从城市走向乡村,十几年间从打工到自主创业,如今再到派潭的新农人,他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情怀,在镇政府引导下,与合作伙伴用空心村、闲置房进行改造民宿,投身于派潭四季田园民宿的开发与管理,与村民紧密合作,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间闲坐,灯火可亲。如今,洋溢着“岭南风情、客家韵味”的派潭在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原生态的山水石林、盛满希望的丰茂田野之间谱写出文旅融合的交响曲。春节正在路上,期待更多的“村晚”出现,让这扇窗口更好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友评论

登录

评论展示

  • 华语环球2196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
  • 华语环球2569用户
    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节目效果特别棒,期待下一期的节目!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