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这座宝藏小城,今年春节又“火”了,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旅游。陶瓷商店、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咖啡馆、青年创业空间……共同为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营造出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艺术气质。曾经,产自景德镇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如今,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创建,让海外游客慕名而来: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景德镇的文创体验成了新亮点。
新质非遗 新人传承(闽南话)
事实上,消费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国潮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在“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文创礼品在年货节中销售同比远超其他品类。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人群年轻化明显,95后成为消费年货的绝对主力,00后的消费力增幅最快。
对于年货,年轻人表现出对中式美学的热爱以及对个性化礼物的追求。当一件件非遗国潮商品库存告罄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热潮的涌动,更是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不断增强。
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这种“化学反应”,源于科技的赋能。2025年全国多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中的深度应用。在山东济南,交互体验让观众化身“皮影戏中人”;空间计算等技术让放纸鸢绳线的方向和高度逼真可控;动态捕捉人体动作教人打太极;人脸识别让体验者感受川剧瞬间变脸的绝活。科技让非遗穿越时空,中华文化瑰宝和古老的民族智慧更加熠熠生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活化石”。而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二者结合不仅是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厚植新质生产力广度、深度和高度,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动能的现实需要。
当下,“国潮风”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
国潮文创热潮正成为盘活非遗的新方向:通过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消费习惯的方式,拉近非遗和公众的距离,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让非遗传承“火起来”,从而产生更高的社会价值,进而为非遗传承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而这些Z世代们也正以技术为笔、文化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脚——这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文明传承的世纪答卷。(作者:李欣宏)
新媒体编辑:李欣宏
审签: 陈毓娟 余凌宇
监制:汪鑫 高辉
总策划:洪琳